在衙门里被恭喜的时候他都蒙了,儿子年纪小被捧得太高,让他去参加这一科本是想挫一挫他的锐气,让他以后收敛点傲气,谦虚待人,哪里想到儿子真会高中,且名次不低呢?
旁人夸杜家教子有方,出了个少年天才,他唯有苦笑,儿子的斤两他还能不知道吗?知到消息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被谁算计了,匆匆召了心腹商议,但事发突然,一时也很难查到什么。し
心腹安慰他或许是这一科的考官有心奉迎也说不定,不一定就是坏事。也有道理,但他心下总是有些不安。
最后入榜的考卷必要主考亲自过目的,若是其他阅卷官有心奉迎把儿子的卷子选出来,以儿子的水平,主考若不徇私绝无可能取中的。
然而这一科的主考与他并无很深的交情,科举都是糊名的,如何能靠笔迹、文风等细节判断哪张卷子是儿子的呢?
此事透着诡异,但他一时却无计可施,若让人挑出考官徇私头一个毁的就是儿子,所以他不单不能说,还得承这份情,帮着遮掩。
林侍郎心里堵得慌,回了家也没个好脸色,杜夫人哪里会在乎他的脸色,见他拦人反而不悦道:“又怎么了?家里这么大喜事也不让人高兴高兴!”
喜事?林侍郎一口血堵在嗓子眼儿,但妻子只是仗着是成王妃胞妹,字且不识几个,并无什么见识,他一肚子话实在没法说,说了她也不懂,说不定还埋怨他胡说八道。
唉!
林侍郎心里重重地叹了口气,这么多年,他实不知娶她是对是错,但让他放弃到手的功名利禄却绝无可能。
“父亲,”林兴朝皱眉不郁:“儿子都中了举,还不能让父亲满意吗?”
他哪里是因为功名不满……林侍郎看着儿子脸上强压的不快,只觉得无力:“朝儿……”
“还愣着干什么,还不快去发喜钱!让厨下多蒸点喜饼,也去街上分一分,给我儿积福。”
林夫人不耐烦了,只管催促家仆,林侍郎还想阻拦,杜妙常拉了拉他袖子小声道:“爹,哥哥中举只怕已经众人皆知了,别的中举的人家都发,我们不发,别人会怎么想?”
林侍郎心中一凛,也是,原是他自己心虚了才想低调行事,可以他夫人多年的行事风格,若不做这些,只怕更多人看出他心虚呢!
“妙娘真聪明。”林侍郎慈爱地摸了摸女儿头,女儿贴心聪慧,他心里稍有安慰。
杜兴朝的事还是愈传愈烈,十二岁中举人,开国以来从未有的事,都有人当做吉兆在朝堂上吹捧皇帝了。林侍郎见势不对私底下设法阻拦,可他能拦得了多少人的嘴?还要顶着别人莫名其妙的目光,真真是哑巴吃黄莲,有苦说不出。
这几日安家二房在永春坊上学的几个小郎回家都在议论这个,先头还是好奇并赞叹,再过几日六娘明显感觉几个哥哥的心都有些虚浮了,不及她提醒什么,安老爷先发了顿脾气。
自己没那份能耐还有脸做白日梦?
安老爷作为慈祥的爷爷,甚少在家里动肝火,难得发一回脾气吓得五郎都愣愣的,二郎又羞又愧,三郎战战兢兢,六娘只能同情一下几个哥哥了。
因着秋闱的事,今年的重阳节都没好好过,六娘很是惋惜,还想跟去年一样再登一回西山呢,虽然她根本爬不上去……
然而过了秋闱似乎今年的激情都用完了,生活开始一如既往的安逸。
习惯了跟着大伯娘读书,也不觉得那么可怕了,大伯娘看着严肃,并不是很严苛的人,布置的作业也都在女孩儿们的承受范围之内,只要不偷懒都能顺利完成——谁敢偷懒呢?
休息的时候吴氏还是喜欢带着女儿去铺子里多看看,陪着她看看账什么的,耳濡目染嘛,吴氏相信女儿的天份。
又遇到一两次赵晋元,六娘还记得廉国公府与良国公府之争,这种大神六娘觉得远远避开的好,倒也没再出什么事。
安明仁似乎已经把乔南枝的事忘记了,但十月底乔氏出嫁,安明仁旬休又没有回家,幸而下一次旬休就回家了,看着并无什么异常,气质更沉静了些。
不经过一次刻骨铭心,怎么能长大呢?安锦宝背地里唏嘘,这时代自由恋爱一回多不容易啊,哪像后世,说分就分说合就合,磨得人心也硬了。
闵时清还是每逢旬休准时到安家报道,吴氏盯了几回,但女儿毕竟还小,作个姿态就完了,过后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。
这回一盒点心,下次一朵绢花,入了冬再折一枝红梅,闵时清小小年纪越来越会哄六娘。
不过毕竟还没那些花花肠子,总是一本正经的送东西,六娘渐渐品出味儿来,背后没少偷笑。
未来的大舅子们身上闵时清也没少下工夫,本来就性子相投,再多两分刻意交好,二郎直把他当知己,三郎更不必提了,闵时清一向都是他半个偶像。
唯有五郎还是不喜欢闵时清,这是原则问题,再讨好也没用。
日子就这样不知不知的到了年末。
腊月二十三,安家放了爆烛,祭了灶神,春节就拉开了序幕。
学里也放了假,三郎跟撒欢儿似的,疯了几天又挨了安真未一顿训,才老实了。
闵时清得了假反没那么多时间腻在安家了,闵家二叔带了家小从江南回来过年,加上年末事多,反比平时忙了许多。
安锦宝知道闵二叔家里有个小女儿比她稍大一点,好几日不见闵时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