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第一只成功产生了影响的蚂蚁死掉了,但向坤的试验却是找到了方向。
接下来,他便盯准了在山林中遇到的那一蚂蚁种类——拟光腹弓背蚁,开始进行不断地尝试。
最开始几次,他都是在“超感状态”下,通过“超联物”对单只蚂蚁进行持续影响,让它的身体和习性产生一些变化,并能够开始一定程度上引导它的行为。
但这些蚂蚁全都没能活太久,最长的在改造发生后,也只坚持了三小时便没了动静。
而后向坤终于是依靠在“超感状态”下对认知信息的解读,进行了十几次尝试后,成功把一只蚂蚁带进了“超感物品体系”中。
也不知是这只蚂蚁智商太低,或是融入的方式太粗暴直接,与向坤之间的联系非常的薄弱,也完全没有和“金闪闪”、“蛋黄派”那种很亲近的感觉。
不过在这只蚂蚁融入“超感物品体系”后,向坤对它施加影响就容易得多,并且也可以比较明确地给它下达各种指令。
当然,这些指令还是局限于到哪去、吃什么、攻击什么目标,这些比较简单和直接的类型。
但向坤很明确地感觉到,那只蚂蚁依然有很强的慌乱感,除非一直给它下令,否则就始终处于一种接近狂躁的状态中,不断地想要攻击周围的其他生物。
向坤和老夏讨论后,认为这应该是蚂蚁特性有关,所有的蚁科都是过社会性群体生活,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本能驱动。
他建立了联系的这只拟光腹弓背蚁的大工蚁,虽然在向坤的改造下,已经与原来的种属有了非常大的差异,但本能却依然让它试图寻找新的、属于它的族群,去履行它的职责。而很显然,向坤暂时还没办法找到一个抹去它这种本能的办法。
向坤的应对方案也很简单,就是直接去找一只蚁后建立联系,拉入“超感物品体系”中,建立一个蚂蚁的简单社会体系,让那只工蚁有一个可以守卫的“蚁后”。
既然林中有拟光腹弓背蚁,那就肯定有拟光腹弓背蚁的蚁后,对现在的向坤而言,他想要在林子里找什么生物,就基本没有找不到的可能。
在这春雨连绵的时节,别说地上爬的,底地钻的,就是天上飞的,在一定范围内,他都有把握弄下来。
向坤没费多少功夫,很快就找到了蚁穴,抓到了蚁后,并且在已有经验的情况下,很快地和这只大屁股的拟光腹弓背蚁蚁后建立了建立,把它融进了“超感物品体系”中。
老实说,他也不是很明白,为什么他逮了那么多动物,都尝试失败,偏偏蚂蚁就能成功?
向坤暂时也没有继续探寻蚂蚁的特别之处,在与蚁后建立了联系,把之前的大工蚁放到蚁后边上没多久,它的状态果然稳定了下来。
而向坤对蚁后的控制,也比对工蚁要轻松和容易得多。
本来向坤控制蚁后,是为了能让之前的工蚁能够重新找到社会性的群体归属,但没想到的是,这只蚁后却给了他非常大的惊喜。
和对那只工蚁一样,向坤同样对蚁后通过“超感状态”和“超联物”进行了一系列的影响,使它的形态发生了不小的改变,甚至重新长出了翅膀以供飞行。
被向坤逮到,建立了联系后,蚁后和那只工蚁就和它们原本的群落分开,被向坤带回了在崇云村临时租住的一栋自建房,养在室内。
蚁后和工蚁的食量都非常大,体型迅速攀升,蚁后已经达到了向坤拇指大小,而工蚁也有接近小指大小。
蚁后很快开始产卵,卵的量很多,而且孵化的也很快,孵化出来的蚂蚁也都带了翅膀,让向坤一时有些分不清这是殖蚁还是和蚁后一样重新出了翅膀的“飞行工蚁”。毕竟他并没有给蚁后指令让它产卵,这是它自发的行为。
但很快向坤就得到了确定,这些带翅膀的,并不是殖蚁,而是“飞行工蚁”。
并且除了这些带翅膀能飞的“飞行工蚁”外,还有一些个头非常小,和米粒差不多的小型工蚁,这些工蚁同样和原本的拟光腹弓背蚁有了一些不同。
在感受到蚁后的意图后,向坤把这些新生的工蚁放到了屋外,而后便发现,那些“飞行工蚁”有着很强的飞行能力,不注意看的话会以为是苍蝇或蜜蜂。
那些“小工蚁”,在地上的移动速度也很快,而且很懂得往坑洞和缝隙中钻,还有不弱的挖洞能力。
站在院子里,向坤即便完全不靠自己的感官,也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这些工蚁的位置,并且还能得到一些工蚁附近的环境信息。
不过这些信息并不是他直接从这些工蚁得来的,他和这些工蚁没有直接的联系,他是通过建立了联系的蚁后得到这些信息,也需要通过蚁后来间接对这些工蚁下达任务。
这些工蚁,就像是一个个的弱感知探头,通过蚁后来进行信息中转。
向坤和蚁后以及最初那只建立了联系的工蚁之间的感官信息传递,几乎可以无视距离,也没有传递的延迟。但那些“飞行工蚁”、“小工蚁”和蚁后之间,却显然不是通过“超感物品体系”进行的信息传递。
向坤暂时没有搞清楚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原理,但通过观察和实验,很确定这不是原本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,而更像是当初他在秦岭无人区干掉的那只“变异蜘蛛”制造的遍布各处的“转换分枝”、“重构分枝”。
似乎他在不知不觉间,将这种制造特